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742期 】
目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在轨长期管理的卫星数量300余颗,这不仅是近年来我国航天发射持续处于高密度的直接结果,更是“中国星座大家庭”组建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打开这300余颗卫星的“花名册”,最引人注目的群体便是由47颗北斗二号、三号卫星组成的庞大星座。
自从2020年7月31日,我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服务至今,北斗导航系统的业务范围已涵盖了全球130多个国家、超过20亿用户,北斗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突破1000亿次。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复杂航天工程,而这47颗北斗卫星的在轨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北斗系统的服务质量。
北斗导航国家品牌,作为北斗测控、星间链路管理两大核心系统管理的主体单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航天器长期管理部全面负责所有北斗卫星的日常运维、例行控制、异常处置等工作。从北斗一号横空出世,到北斗三号星耀全球,在“牧星人”的精心呵护下,一颗颗“北斗星”闪耀在茫茫太空。
体系优化“进行时”
航天科技服务大局,硬核力量彰显担当。为了持续守护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个“国之重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不断优化北斗系统组织管理模式,建立专班队伍,组建了一支专业北斗稳定运行团队,逐步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并严格强化质量管控,修订完善制度规范,制定各级稳定运行实施细则和专项体系文件。丁梦雨工程师说:“目前形成定期健康评估机制和北斗专项体系文件50余份,做到操作有规范,动作有依据,办事有章法,不断提高卫星管理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全方位保障卫星健康稳定运行。”
除此之外,该中心还注重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多系统之间联保机制,制定一系列方案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据介绍,北斗系统协作单位多、系统规模大、风险程度高、稳定运行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建成开通以来,紧紧围绕工程总体制定的运行管理规范,通过迭代完善北斗系统稳定运行专项工作方案,每季度更新运行管理专班队伍,深化制定运行指标和监督评估体系,固化5项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内外联动、完整顺畅的运行管理体系。
春节前夕前,航天器长期管理部组织对所有北斗卫星基础服务、运维管理等性能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均满足要求。在“牧星人”的不懈努力下,助力北斗全球系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更加优质的导航服务。
创新攻关从来没有“完成时”
深夜,走进在轨卫星监控大厅,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星辰大海之中:各类高中低轨卫星的实时状态一览无余、各型号测控设备的运行状况尽在掌握……按照测控技师何龙的话说,透过活跃在荧屏上的各类数据、指令,浮现在他眼前的仿佛就是一颗颗“鲜活”的卫星。
“天上的卫星像人一样,有时会出现‘小病小痛’,甚至有些‘老寿星’还有‘慢性病’。”吕朋亮工程师形象地介绍道,“尤其对于北斗这类对整星状态要求特别高的导航卫星,任何故障都可能影响导航精度。”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只有让卫星时刻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为更加精细化地保障所有北斗卫星的“健康”,“牧星人”们自主研发卫星健康评估系统,为每颗卫星“私人订制体检档案”,并通过定期‘体检’来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一般我们每半年就会对所有47颗北斗卫星进行健康状态评估,而对于在轨运行时间超设计指标的卫星,就得更加‘特殊关照’,‘体检’频率就得提升到每季度一次了。”买鹏工程师打趣道。而通过在北斗卫星上的实践,这样的‘体检’模式将逐步推广至该中心管理的所有卫星,进一步提升在轨卫星长期管理质效。
在大屏的最左侧,一张由密密麻麻绿色连线组成的圆形拓扑图极为醒目。高级工程师罗春艳介绍道,每一道连线就代表每两颗北斗三号卫星之间星间链路的实时运行态势,只要链路出现异常状况,这条连线就会变成醒目的红色,提醒科技人员及时排查故障隐患。
与北斗二号工程区域性导航不同,北斗三号是由30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导航系统,必须实现24小时不间断测控,而我们无法通过全球设站的方式做到这一点。
这一难题,通过航天人集智攻关、创新超越,自主研发星间链路技术,成功实现了北斗卫星24小时在线。“牧星人”针对这一全新系统,自主研发出一套完备的星间链路故障诊断系统,能够检测星间链路的实时故障,形成以卫星作为交换节点的空间通信网络,用以在卫星之间传输各类指令、数据。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则在自主研发的卫星故障诊断系统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发出一套星间链路综合管理系统,大大提升了星座管控能力与星间链路管理效率。
与此同时,他们还持续提升航天器轨道确定、轨道控制、星座构型维持等关键核心技术,使各类精度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确保构型稳定。
“航天器在轨管理是面向所有太空资产的基础工程、长效工程,更要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来做到精益求精。”该中心分析室主任陈宁向记者介绍道,未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还将继续促进卫星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继续推进创新步伐,为探索更加复杂的巨型星座在轨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人才梯队建设的“将来时”
提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与北斗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总是离不开该中心导航卫星管理机房。
从卫星接管,到在轨测试,从日常运维,到故障排查……作为该中心的北斗卫星专用管理机房,这里不仅见证了北斗星座从一无所有到繁星满天的全过程,更见证了一批批北斗“牧星人”从青春懵懂到独当一面的成长历程。
从2015年北斗三号试验星开始实施星间链路测试开始,高级工程师罗春艳就在这里开启了与星间链路系统的不解之缘。北斗三号是我国航天领域对星间链路技术的首次工程化应用,将直接实现地面对所有北斗三号卫星的24小时不间断测控管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此,罗春艳带领她的团队勠力攻坚,不断优化北斗三号星间链路网络规划算法,不断完善星间链路管控模式,为星间链路技术的实际应用作出突出贡献。
时过境迁,当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服务,并转入常态化运行管理状态,以工程师齐宁宁、徐新芳等为代表的年轻科技人员接过罗春艳的接力棒,通过制订星间链路运维操作表、开展星间链路网络拓扑规划以及正确性验证,进一步维持了全系统稳定运行。
近年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力建强人才孵化平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及1技能革新攻关班组作用,扎实抓好“走出去”调研、重点课题攻关、联合培养人才等工作,聘请院士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进行指导扶持,打造尖子带团队,团队育人才的良好局面:
——大厅内,正高级工程师丁梦雨工程师正在组织北斗卫星管理团队对47颗北斗卫星实施卫星“体检”与运行状态监测评估,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确保所有卫星以最佳状态“上岗”运行。
——会议室,李文舒工程师在刘晓宝、梁慧鹏等深耕北斗20余年的技术专家的带领下,正在根据北斗卫星发射计划,紧前开展备份星接管工作。
——机房内,梁贵平工程师正在带领北斗三号卫星中科院方向管理团队开展卫星软件在轨优化升级工作,与运控系统、研制单位密切沟通,周密安排了软件优化专班人员,制定了“一星一事一表”及多项应急预案,为在轨软件优化升级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时光轮转,冬去春来,守护北斗的队伍一茬又一茬的轮换,坚守却从未有过一分一秒的间断。北斗的成长之路还将继续,北斗星光必将更加璀璨,这张“中国名片”必将更加亮丽。
据了解,该中心有一句顺口溜:“活再多,事再忙,卫星安全记心上;家再远,路再长,电话一响到现场。”这是每位北斗“牧星人”的真实写照,无论在哪里,在干什么,只要卫星需要都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无数的夜晚,科技人员在海量的遥测数据中寻找规律,在无数的故障案例中研究算法,一步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北斗导航卫星管理道路,不断向“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前进。
中国北斗,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自1994年北斗一号立项以来,历经二十六载,从无到有......
近年来,我国在遥感测绘、定位导航、科学实验等中高轨道卫星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风......
据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中央机械制造科学研究所刊物《航天与火箭制造》登载的文章称,该研究所......
几乎是前后脚,中国北斗在过去一个月内迎来两则重磅消息。8月31日,来自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
展望未来30-50年,我们将以卫星导航系统的时 空为基石,集成光学、声学、电学、磁学、机......
2017年11月,北斗三号首批组网卫星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入轨,截至目前已有16颗卫......
据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网站消息,商丘市新建的13座北斗导航定位基准站全部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
近日,深圳市在南山区西丽街道、桃源街道、宝安区新安街道、西乡街道启动了共享单车高精度定点停......
这似乎是个老问题,实际上也是个新问题。因为智能的问题,现在与无人驾驶密切相关,引出一堆新问......
接收机通常有接收机天线、射频(RF)部分、基带部分、电源部分和控制显示存储部分组成。接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