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北斗产业链赋能株洲“星”力量

添加时间:2022-12-28 08:10:37 来源:株洲新闻网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廖智勇) 本月初,2022北斗规模应用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一时间,“北斗”在业界引发热议,成为媒体热词。

高峰论坛上,株洲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庭恺关于株洲北斗产业园建设的发言,让株洲卫星制造产业链规划进入人们的视野。因工而立、因工而盛的株洲在“星”发展上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星”规划上有怎样的雄心壮志?北斗产业园“星”建设进展如何?记者为此展开深入采访。

“星”发展应用空间广阔

中国北斗从无到有,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从覆盖国内到走出国门……历时30余年,终于“插旗”世界科技高峰,成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标杆。随着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中国北斗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赋能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经济。

株洲作为全国制造业40强城市,中国北斗在株洲应用空间广阔,当前,我市正结合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北斗系统在各领域应用。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株洲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公交车、物流车均装有北斗系统。

在轨道交通领域,企业自主研发的基于北斗系统的防冒进装置、车地无线通信装置、自动调车防控装置、自动作业铺轨机等,已在铁路领域广泛应用;中车株机正联合科研院所研制基于北斗定位的自动过分相系统,实现依靠车载设备在隧道内精确定位;株洲北站“5G+北斗”列车智慧编组系统加快建设,将打造南方最大的智慧编组站样板。

在通用航空领域,正在推进“5G+ADS-B+北斗”低空空域监视通信专网建设,着力解决通航飞行“看不见、联不上、喊不应”等安全问题。

在社会治理领域,将用3年时间在森林防火、海绵城市、应急救援、智能环卫、城市治理等领域,重点打造12个北斗示范应用场景。

“星”建设涵盖全产业链布局

株洲北斗产业园位于长株潭融城核心——株洲经开区,呈C字形布局。眼下,株洲正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北斗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9252亩,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面积1407亩,已于今年2月开工。

不到一年时间,园区已签约落地赛德雷特卫星工厂、椭圆时空卫星测控中心以及应用基地、太空星际混合式inSAR卫星星座等项目13个,储备航天宏图无人机规模生产基地、北斗3号高精度等项目30多个。

正在建设的赛德雷特商业卫星整星制造项目,预计明年7月正式投产,具备年产100颗500公斤级以下商业卫星能力。

签约落地株洲北斗产业园的项目涵盖芯片研发、整星制造到卫星营运,基本构建起卫星制造产业链。

株洲北斗产业园还将打造1+2+3+N体系,即成立一个北斗信息技术研究院,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应用孵化创新中心“两个中心”,建设芯片生产制造基地、北斗产品测试基地、北斗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三个基地”,实施“N”个产业化示范亮点工程。

“星”规划彰显株洲雄心

未来,株洲北斗产业园将紧扣“中部领先、国内一流”的目标定位,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力:一是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北斗技术在株洲孵化、应用、推广,建设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综合示范区;二是以卫星制造为基础,加快卫星“通导遥”全产业链招引,打造全国商业卫星制造、数据服务重要基地。

预计至2025年,园区基本建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成果转化路径日益通畅,规模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产业链上中下游不同环节不同时期实现新的突破,“北斗+”“+北斗”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北斗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示范效应不断显现。

力争“十四五”末,园区卫星制造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北斗卫星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产业规模达200亿元、“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全产业链总规模达500亿元。

图文推荐
热门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