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斗室智库 > 斗室智库

北斗产业体系化推进的目标是着力打造智能信息产业

添加时间:2021-07-31 21:47:54 来源:斗室智库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主席宣布北斗三号正式投入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产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新时期,有三大特点,或者说是三大转移:第一转移是工作重点从建设北斗系统向发展产业转移,着力推进北斗应用与服务产业,实现应用规模化、服务产业化,和市场全球化;第二转移是产业发展从推广导航技术本身的“北斗+”向赋能关联产业的“+北斗”转移,促进传统产业数字转型,带动新兴产业集聚融合创新,构建完善新兴的智能信息产业;第三转移是整体政策方针从局限于行业化典型示范工程的传统老旧模式向体系化推进区域性为主的综合应用与服务新模式转移。这就是说,北斗产业进入综合应用与服务全面体验新时代,进入体系化推进和融合化发展新时代。
  北斗系统,或者说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价值是提供高精度的时间空间信息服务,关键在于后者的应用服务是用户无限,应用无限,服务无限,而时空的一体化提供所实现的唯一性,实质上就是智能化的基础和代名词,以它们为基础构建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综合时空服务体系,成为我们未来10-15年间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北斗新时空技术其落到实处的运作,应该以其为核心驱动力和主线与整体框架,通过融合创新与体系推进构建形成打造新兴的智能信息产业和中国服务国家品牌,它们是可以与强国复兴百年梦联系在一起的,共同走向2050年,共庆百年梦成真的那一天。应该指出,中国信息产业孕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应该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而是智能信息产业,它是目前许许多多热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增强现实等等,真正的归宿,它是划时代的新兴产业,而该产业的科技基础是新时空科学技术,由此可见新时空科学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领头羊。同时应该指出,在使用智能和智慧两个词,形容当今产业和时代时,应该说是智能的提法更加确切,更加符合需要与实际。而智慧的提法有点过度和超前消费的味道,智慧更加包括有文化的味道,是很长远以后的事情。
  现在,恰逢“十四五”北斗产业规划期间,是不是还要着力去推进行业示范工程,应该说必要性不大,做行业示范已经成为过去时了,或者说在五年前就该与北斗行业示范工程道一声“拜拜”了。本世纪初,当时的国家计委,现在的发改委,就已经开始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化专项示范工程,成为卫星应用产业化推广的领头雁,示范工程项目立竿见影,我国目前的北斗上市公司中相当多的公司,都得益于那个年代的应用示范项目。后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某些示范工程,逐渐成为套路,成为“八股文”,不针对存在问题,不研究市场需求,有的行业反反复复在做示范,连自己行业内都没有去做示范,还能够对于其它行业有示范作用吗?因此,示范工程有像点吃鸡肋的感觉,弃之可惜,嚼之无味。由此可见,国家和政府投资,与所推进的政策,需要大幅度创新,需要适合北斗全面体验新时代发展需要,北斗产业亟待体系化推进综合应用与服务,这是北斗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北斗赋能多产业融合创新的需要,还是体系化推进资源整合、融合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的需要。北斗新时空科学技术,实质上是为北斗综合应用与服务提供了科学技术基础,为了实现体系化的发展,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发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和国家行动计划部署,完善以科技创新、产业推进和条件保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国家级的重大工程行动计划,并且形成重大项目评估评价体系;二是从新基建角度,做好多种多样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融合创新的工作,按照基础要素配置原则,从大安全、大数据、大链接、大计算、大服务等五大要素入手,全面构建公共科技服务和系统集成与产业创新大平台,提供各种各样的系统解决方案;三是着力推进以区域为主的综合应用与服务样板间和试验田工程,推进“雪中送炭”服务工程,坚持做实事、做急事、做难事、做大事、做好事的基本思路,把北斗时空信息高科技送往最需要的地方去,未来的北斗产业应该向深度和广度进军,要向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农民农村农业、人民大众生命健康倾斜,真正做到科技服务的上山下乡兴农村、进厂入户下基层,真正做到“雪中送炭,服务大众”。
  总之,从抗击新冠肺炎的总体战阻击战中,人们真正认识到,北斗新时空的最大创新是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国家和政府部门要有重点地布局,利用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以北斗新时空信息为引领,整合一系列智能信息产业群体,突破总体性、基础性、通用性、关键性难题,形成城乡一体化融合和谐发展的数字时空底盘、百花齐放的数字孪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公共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撑共享大平台、北斗新时空服务体系提供商大平台、应急救援和共享联动的防灾减灾救灾大平台,以及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新模式新方法等,同时又应该在融合创新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天地基融合、室内外融合、导航通信融合,以及多种多样的技术与产业的融合,进军推进自动化自主化智能化为主线的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无人船和机器人领域,让人民大众具有更多的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在未来几年内真正为国家做些建功立业的大事。
图文推荐
热门阅读
Top